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25日
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
先进碳材料是指具有纳米级的构造特性及超越正常认知的性能、由碳及碳的化合物构成的新型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武进是国内较早发展先进碳材料产业的区域,先发优势显著,品牌效应良好。为进一步抢抓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促进武进先进碳材料产业跨越发展,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东方碳谷,根据《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常州“135”发展思路和武进“一区一城”发展战略,坚持以“石墨烯塑造品牌、碳材料集聚产业”为基本方略,以“集聚化、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为基本方向,以“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响品牌”为基本目标,集聚一批技术先进、效益良好的先进碳材料企业,形成以石墨烯为旗帜的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国际一流、国内知名的“东方碳谷”。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营造有利于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创新引领、人才优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集聚创新资源,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加强产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和提升技术创新体系。
坚持应用示范、融合发展。切实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推广、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的首购首用,推动先进碳材料在高端领域的示范应用,加速拉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坚持国际视野、国内联动。面向全球整合先进碳材料创新创业资源,积极参与国家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建设和长三角石墨烯产业一体化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三、发展目标
高举石墨烯大旗,坚定不移发展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先进碳材料产业,通过三年努力,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主阵地,以高端平台为牵引,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专业科技服务体系为支撑,将武进先进碳材料产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将石墨烯小镇建设成为先进碳材料产业的原创技术引领区、产业发展先行区、示范应用先导区、龙头企业集聚区和公共服务示范区。
到2023年底,武进先进碳材料企业累计突破300家,其中规上企业20家以上,超亿元企业10家以上,新增上市股改后备企业3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武进先进碳材料企业整体产值突破100亿元,带动常州相关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先进碳材料创新平台1个,新增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国家杰青等重点人才1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硕士及以上)人才200名以上,本科以上人才1000名以上。制定先进碳材料相关标准10项以上,新增相关专利300件以上。加快推进石墨烯小镇建设,新建研发、孵化、中试场地20万平方米,新增产业用地500亩以上。每年举办1场以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活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示范基地和专业园区品牌,不断扩大武进先进碳材料产业品牌影响。
四、重点工程
加快实施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重点企业引育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产业人才倍增工程、公共服务优化工程、品牌荣誉创建工程六大工程,打造产业综合培育体系。(一)平台载体建设工程
加快优化武进先进碳材料产业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载体水平,扩充空间容量。
1.加快建设空间载体。加快建设常州石墨烯小镇,按照“一轴一港两廊五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完成烯望创智港等项目建设,完善产业孵化平台、商业配套设施、高科技人才社区及路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相互融合。建设扩展南京工业大学西太湖产业学院、常州大学碳材料研究院、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办公孵化用房。整合提升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祥云路基地、兰香路基地孵化场所。加快完成江苏江南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孵化大楼建设。
2.加快建设双创平台。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要积极对接大院大所大企,搭建一批碳材料领域的专业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机构,集中资源重点打造1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碳材料创新平台。加快完成石墨烯科技产业园东侧研发社区项目建设,布局落户一批龙头企业研发总部。发挥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江苏新奥碳纳米应用技术研究院、常州大学碳材料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西太湖产业学院等机构作用,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中小服务平台等双创服务平台。
3.加快建设产业基地。构建武进先进碳材料联动发展格局,建立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核心、全区多点布局的先进碳材料产业新格局。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要加强产业规划研究,围绕先进碳材料产业化项目落地,预留充足的土地空间,并提前开展区域性环评、安评等工作,为项目落户提供前置条件,降低项目落户的风险和困难。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要加强与武进其他园区的联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对不能承载的先进碳材料项目,鼓励和支持在其他园区落户。
(二)重点企业引育工程
加快集聚一批先进碳材料重点企业,做大碳材料产业总体规模,提升碳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1.突出招引重点。进一步招引石墨烯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项目,拓展石墨烯高端应用。加强招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大力推进碳纳米管、富勒烯、碳碳复合材料等高性能碳材料在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微电子器件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集聚一批高水平项目。不断招引特种碳基功能材料项目,推动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等材料加速应用并产业化。
2.加强龙头培育。强化市场培育,推动一批本地传统企业与先进碳材料企业的融合发展,帮助先进碳材料企业获取订单,加快创新和商业进程。强化上市培育,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推动上市辅导和企业股改,对第六元素、二维碳素、富烯科技、碳索科技、先诺科技等上市苗头企业提供个性化上市培育服务。强化行业并购,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转让、协作配套等方式,整合现有相关企业,进一步提高先进碳材料产业的集中度。
3.完善引育体系。加强石墨烯孵化体系建设,完善涵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于一体的完整孵化链条,构建标准检测、科技研发、投资融资、人才服务、创业辅导、市场对接等综合服务功能。加强碳材料招引体系建设,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先进碳材料专业招商队伍,进一步强化配置招商资源,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协同配合先进碳材料项目招引,形成招商工作合力。加强碳材料招商渠道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大型央企国企民企以及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中介机构、行业组织的对接合作,拓展项目信息渠道,集聚一批高质量研发总部项目、产业中试项目和应用产业化项目。
(三)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加快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聚焦产业重点方向,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推动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增强先进碳材料产业综合创新能力。
1.汇聚创新资源要素。加强与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吸引海外知名高校和机构到常州设立先进碳材料技术转移中心、研发分支机构和转化创新成果。加强与北上广深等发达区域的合作联动,对接重点平台和行业机构,集聚碳材料创新资源。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结合常州石墨烯产业的基础优势,汇聚一批优质创新资源。通过柔性引才、兼职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支持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石墨烯专委会专家在武进创新创业。
2.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先进碳材料企业创建国家和省市级重点研发平台,积极推动第六元素、富烯科技、先诺科技等企业建设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推动碳元科技、新纶科技、神鹰碳素等企业争创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鼓励和支持先进碳材料企业聚焦高性能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导热材料、电子信息、环保健康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建立共性技术难题揭榜制度,深化与常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高校专家团队与武进先进碳材料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技术成果落地。
3.强化重点创新平台。支持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加快构建研发创新体系,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首次商业化,争创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国家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江苏新奥碳纳米应用技术研究院、常州大学碳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队伍,开展研发中试,争创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行业知名研究机构。支持南京工业大学西太湖产业学院等单位依托大学优势,积极承接高校成果转移落地,集聚一批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培养一批创新人才。进一步整合利用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已有的设施设备,依托国家标准工作机构、省级检测重点实验室等资源优势,建设高端研发支撑平台。
(四)产业人才倍增工程
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力构建涵盖科学家、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产业工人和科技服务人才于一体的人才队伍。
1.建设引才环境。强化专项政策引导,全面落实《常州市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武进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先进碳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引导专业人才集聚。强化石墨烯小镇综合配套,构建地铁、公交、短程交接系统等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医院、酒店、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等其他综合配套,建设宜居宜业生活。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为符合相关条件的先进碳材料重点人才提供购房补助、工作补贴以及上学就医等绿色通道。
2.加强人才引进。充分依托龙城英才等人才政策,瞄准海外高端人才和国内中科院系统、“双一流”理工科院校的领军团队,集聚一批先进碳材料高端人才团队。鼓励和支持先进碳材料创新平台积极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先进碳材料龙头企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武进区引才合伙人奖励办法(试行)》的作用,形成一批合作紧密的先进碳材料引才伙伴,拓展人才引进渠道。
3.加强人才培养。依托常州科教城丰富的高校资源,联动先进碳材料企业和平台开展人才定制培养。联动常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碳材料学科建设,探索建设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基地和学生实践基地等人才培养载体。鼓励和支持先进碳材料研发人员、检测人员、认证人员等各类专技人员开展学历提升、职称评定,提升专业水平。积极依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先进碳材料产业中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等培训活动。
(五)公共服务优化工程
重点优化检验检测、标准认证、金融科技、应用示范等公共服务功能,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1.加强检验检测与标准认证服务。依托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检测中心的良好基础,围绕先进碳材料企业的实际需要,加大对检测场所和检测设备的投入力度,拓展仪器设备共享单位,全面提升检测能力。依托国家和省级石墨烯标准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先进碳材料领域的标准建设,制定发布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标准。完成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的组建运行,完成CMA和CNAS体系认证,建设成为在石墨烯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产品认证机构。
2.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完成石墨烯天使基金的组建设立,为石墨烯中小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完成设立先进碳材料产业基金,为先进碳材料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重点支持先进碳材料企业开展融资。以龙城金谷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引进一批社会资本,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武进先进碳材料企业。进一步加强江苏江南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的运营管理,持续强化投资服务能力。
3.加强示范应用服务。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加快促进一批先进碳材料成果在高端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加强政府引导应用,加快在常州石墨烯小镇、武进国家绿建区等重点平台内布局一批碳材料应用示范工程。充分发挥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加强与下游应用龙头的交流对接,推进先进碳材料技术和产品的试购试用。
4.加强综合专业服务。以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创新中心等平台为依托,建设先进碳材料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先进碳材料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产品。加快集聚科技服务业机构,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业体系,提供技术对接、宣传推广、知识产权、创业服务等专业化服务功能。
(六)品牌荣誉创建工程
通过组织重大活动,开展对外宣传,锤炼权威品牌,不断提高武进先进碳材料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组织重大活动。充分依托先进碳材料产业的良好基础,以常州市“5·18”“9·28”等重大活动为契机,每年在武进组织策划1场以上先进碳材料重大活动。依托专业机构力量,组织策划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先进碳材料专业论坛,每年组织举办1场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营造产业集聚氛围,扩大社会影响。
2.加强对外宣传。加强宣传策划,积极推动武进先进碳材料元素在重要媒体的亮相。深化与新华社中经社合作,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宣传效果,共同编制和发布《全球石墨烯指数报告》和《中国石墨烯年度发展报告》。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国石墨烯科技产业展示馆的设施设备、展陈方式和展示内容,及时展示武进石墨烯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效。提升中国石墨烯网与江南石墨烯公众号的运营水平,打造成为展示武进石墨烯产业的重要媒介。
3.争创品牌荣誉。武进先进碳材料产业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品牌荣誉。积极抢抓常州新型碳材料集群在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机遇,支持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牵头促进武进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参与国家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组建,推动武进成为国家创新中心技术成果转化落地的重要区域。优先支持先进碳材料企业申报各类项目、品牌和荣誉,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配套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武进区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担任组长,分管区长和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科技、工信、发改等相关部门担任成员,统筹推进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研究制订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协调解决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监督和检查。
(二)加强运营保障。强化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与江苏江南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班子,增强工作力量。完善江苏江南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体系,实现国资保值增值。加强武进区先进碳材料产业管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懂产业、会经营、善服务的干部人才队伍。
(三)加强政策保障。优先将先进碳材料纳入我区“十四五”重点发展产业进行支持。加大支持力度,对特别优秀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予以支持。研究出台新一轮先进碳材料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平台搭建、企业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
(四)加强要素保障。加强对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强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产业用地的统筹规划,优先落实先进碳材料项目的用地指标,并实行差别化地价政策,对符合要求的先进碳材料项目用地给予补助。